跳到主要內容
藏品資訊-大標題[電腦版]
藏品資訊-小標題[行動版]
:::
霧砲

交通運輸與通訊

金屬、木質

明治19年(1886年)

長:91.3 x 寬:59 x 高:69.5 (cm)

本文物為霧砲,分為鐵質鑄造砲身與木製砲架兩部分。砲身表面為青銅色,全長102.9公分,呈前窄後豐厚圓柱型體,包含砲口、砲身、砲耳、後膛等部分,並以砲耳為支撐點置於四輪木製砲架上。砲前口外徑11.4公分,內徑8.2公分,砲口有以陰刻文、順時鐘方向依序刻有「10、7、4、1」4個阿拉伯數字,砲管內有12條滑膛線。右側砲耳沿口處刻有「No.445」文字。砲身後段有鑄字「大阪砲兵工廠明治十九年製」。砲尾處有兩行打凹文字,上方「No.150」、下方「308」。砲架除部分銜接零件如螺絲、墊片拉環使用金屬,架體、4個輪子皆以實木製成,輪子及車體以木棒插銷式卡榫固定。
霧砲多裝設於燈塔與燈船之上,用以警告船隻、辨別方位以及標示位置。霧砲的聽程比霧鐘稍遠,約在3至4海里。起霧時,每隔10或15分鐘鳴霧砲1響;如聽聞船近發出汽哨或其他聲響時,燈塔則以霧砲應答,每3到5分鐘,鳴砲2響,直到船隻離去,不聞船聲為止。霧砲曾經廣泛設置於南海的臨高、橫瀾洲、石碑山、表角、南澎島,東海的東碇、烏丘嶼、牛山島、北渙山、北楦、東犬島、大戢山和黃、渤海的成山頭、崆峒島、猴磯島等15座燈塔,以及大沽燈船。

移撥

登錄號:2021306001

霧砲、燈塔、砲